近年來,武漢中百集團實行“農超對接”惠農惠民的工程,為農產品經營架起了農民、市民的“直通車”。使蔬菜水果等帶著“露水珠”進入了武漢市民的菜籃子,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深受生產者及消費者的歡迎。
2004年,武漢中百集團全力開辟農產品進超市綠色通道:實施湖北省內名優新特農產品、加工品進超市的“零門檻”。2006年中百集團成立農產品經營公司,通過直購模式,把大市場送到小農戶門口,提高農產品經營質量,滿足消費者需求。確保從中百超市走向百姓餐桌的每一種蔬菜,都像鮮花一樣新鮮。2007年,中百集團整合了常溫干貨物流配送中心、蔬菜水果配送中心、冷凍冷藏配送中心以及食用農產品加工工業園,精心打造農產品連鎖經營鏈,從而為“農超對接”工程的實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全市大街小巷的“中百”有了“小菜場”。
“農超對接”工程的主旨:實現農產品從田間采摘,到上貨架銷售全程冷鏈流通,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成本,控制運輸中的損耗,確保農民的根本利益。為此,中百集團嚴格按照相關質量標準,建設好、完成好、運用好“農超對接”項目。實現“基地+農戶=超市”模式的直接效應,使農產品進超市一步到位,為市民提供“鮮、嫩 、活”的商品。
一.為農戶、市民,提供“鮮活”平臺。過去,一個商品要進入超市的“進場費”,少則幾千元,多則數十萬元。對于附加值不高的農產品來說,這筆費用簡直是天價,很多盼望推廣農產品的農民望“超市”而興嘆。中百集團在全國率先提出農產品進超市“零門檻”。優質農產品借助超市遍布武漢及省內網點布局、四通八達的配送體系、靈敏的市場觸角,以最快速度進入千家萬戶。武漢蔡甸的蓮藕、新洲的雪里蕻、陽邏的豆角、洪山菜薹等,成為享譽全國的精品蔬菜。而市民也從過去趕早市買菜的習慣,變成現在去超市隨時買“放心菜”。
“零門檻”不僅告訴農民市場信息,還引導他們注冊商標,改進工藝。不僅是武漢郊區受益,而且帶動了武漢城市圈的農產品。僅其它八城市就占中百倉儲生鮮產品總量的80%。農業生產者,專業合作社以及連鎖超市按照“超市=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入到同一平臺。給“農超對接”增添了無限活力。
二.送市場到農戶。農戶可按照超市協約的安排,實行訂單生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風險,提高了農戶的收益。特別是品牌農產品,獲得更大市場空間,促進了生產者進一步提高種養技術,擴大規模再生產,品質不斷提高。
超市經營,信息、契約等經營方式的改變,引導農產品及加工企業,改進加工技術,提升組織化程度和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2006年中百集團在東西湖區柏泉農場投資580余萬元,興建了武漢市規格高、設備先進、輻射帶動面積大的標準化,快生菜生產基地。由具有豐富經驗的菜農根據企業標準種植。如今,中百的柏泉蔬菜基地有占地220畝的核心區,輻射帶動區面積達1500畝,基地年產快生菜410萬公斤,年產值800萬元。去年,中百集團銷售標準化示范園區農產品達千萬元以上,采購數量達7000余噸,采購范圍和品種遍及武漢市內主要標準化示范區,推進了武漢的農業標準化生產。
三.“對接”的效益與實現三贏。中百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配貨、統一定價。其經營人員直接進大棚,看產品、談價格、簽合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中間環節,保持產品的新鮮度。經過嚴格篩選、包裝和加工的農產品,能夠更好地滿足市民需求。超市采用現代化經營方式,設施齊全,管理到位,有利于降低儲運及銷售過程中的損耗。豐富的網點資源、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以及先進的管理技術,是支撐農產品經營發展的“動車組”。“農超對接”既解決了吃菜難、吃菜貴、不新鮮、不安全的難題,又解決了菜農難以預測銷售市場的后顧之憂,也節約了商家成本,三方受益。特別是市民“菜籃子”和農民“錢袋子”的對接,使一批農民朋友,進入中百集團的超市采購網絡后,成長為新一代農產品銷售“大王”。如“鮮魚大王”羅輝松、“豆腐大王”鄢維斌、“蔬菜大王”蘭貴娥、“水果大王”黃笠、“鴨蛋大王”汪水堂等。不僅如此,超市小菜場,四兩撥千斤,給超市賺足了人氣。從而促進了其它大宗商品的銷售直線上升。
“ 農超對接”將現代流通方式引向廣闊農村,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實行“直通車”,構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銷一條龍,實現了商家、農民、消費者三贏。隨著“農超對接”工程的不斷深入,武漢中百集團將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農業會議精神,在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繼續發揮“農超對接”工程作用,加快推進農產品產銷一體化進程,為搞活我省市農產品流通作出更大的貢獻。
《武漢宣傳》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