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跨越兩世紀、持續18年的三峽工程大移民,至今年宣告結束,涉及重慶、湖北兩地20個區縣139萬人,其中16萬人離鄉背土,遠赴十幾個省市重新安家。
建設三峽工程,根治長江水患,并發揮其巨大的電力、航運效益,是國人的百年夢想。但三峽水庫淹沒區涉及重慶、湖北兩地20多個區縣,上百萬移民需避讓搬遷、重建家園。截至目前,三峽庫區共搬遷移民139.76萬人,安置任務全面完成。
三峽工程百萬移民,不是簡單的人員遷徙、家園變換,而是經濟社會從打亂到重構的艱辛歷程。中央和庫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編織起一張包括就業、社保在內的民生保障網,使移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統計顯示,2009年,僅重慶庫區就新增移民就業5.8萬多人,城鎮調查失業率由過去最高峰近20%下降到8%,城鎮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231元,農村移民人均純收入為4998元,同比增幅均超過10個百分點。
百萬移民安穩致富,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庫區原有的工礦企業,大多規模小、技術落后、效益低,在移民遷建過程中,大量的被關停。中央還專門設立總額50億元的三峽庫區產業發展基金。目前,僅重慶庫區就累計安排產業項目1037個,新增就業崗位近7.6萬個,安置移民民就業2.3萬余人。在產業基金的扶持帶動下,庫區的特色產業發展已經起步,逐步形成了以柑橘、榨菜、中藥材為主的農業產業,以化工、紡織為主的工業產業,以生態休閑觀光旅游為主旅游產業。
重慶市統計顯示,三峽庫區GDP增速已連續4年超過重慶全市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