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中國零售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17年,是武漢連鎖零售業的黃金時代,也是中百集團發展歷程中的黃金時代。 17年前,人們還習慣于買菜到菜場、過早在路邊攤,交電費到銀行,對于公交充值到超市感覺還是個新鮮事。如今,從吃、穿、用到美食、休閑、娛樂,從國貨到進口商品,從充值繳費到各類便民服務,中百倉儲、中百超市應有盡有。 17年,從一家網點,到如今的近千家連鎖網點,中百瞄準民生,不斷超越創新,創“農超對接”,辦“社區菜場”,做“市民廚房”,中百集團一步一個腳印,引領武漢、湖北的商業發展。 領軍超市業奪得市場先機 上世紀90年代初,全國商企掀起了改擴建潮。中百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千店一面的同質競爭中,由于資金匱乏,陷入窘境。 1996年,處于內外交困中的中百著力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經多方努力,一年后的1997年,中百集團終于成功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從資本市場上獲得發展資金。 有了資金,是擴大原有百貨店,還是投資新業態?領導班子仔細研究后,敏銳發現江城傳統百貨業競爭十分激烈,而作為新業態的超市正處于上升期,于是果斷決定,進軍超市業態。17年來,中百倉儲、中百超市走進了社區,走出了武漢,走出了湖北。在中百買得放心,買得安全,中百已走進了老百姓的居家生活。 主業的順利轉型,中百集團迅速成長為中國零售超市業發展最快和成長性最佳的商業上市公司,確立了中百集團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超市王”地位。 便民服務帶來購物新體驗 長期以來,“便民、利民”是中百的代名詞。家住武昌徐東的袁師傅還記得,2000年初武漢剛出現超市時,他要拉著愛人輾轉兩趟公汽到漢口的超市買東西。十幾年后,中百的大小超市越開越多,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家門口就能搞掂。 顧客體會的每一點變化,背后都飽含著中百人的不懈努力。從研究顧客的心理,到捕捉客戶需求。把汪集雞湯、安陸蘿卜、房縣小花菇、鄂西高寒菜等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擺上中百的貨架,老面饅頭、糯米雞、鮮肉包、熱干面等漢味早餐新鮮供應,甚至,中百倉儲、中百超市還管起了“閑事”,把繳水電費這些與中百毫不相干的事攬上身來做,當起了“免費繳費員”,細微的變化,處處體現了中百人對顧客的“良苦用心”。 隨著中百連鎖超市的愛心雨傘、問路咨詢、免費自行車打氣、報刊售賣、免費微波加熱、送貨上門、自動取款服務等越來越多便民服務的推出,不少市民說中百就像一個“大管家”,讓人省心、省事不少。 創新經營抓住顧客需求 在連鎖經營發展的道路上,中百緊盯市場變化,不斷創新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從武漢商業“老九”到全省商業“老大”,從單店經營到領軍中西部商業,中百始終瞄準民生需求,全力打造生態供應鏈。 中百集團并不是武漢第一個辦超市的,為何起步晚卻能后來居上?中百集團董事長汪愛群認為,經營秘訣只有兩點:專注和創新。 十多年來,中百集團從大倉儲到便民超市,從高端超市到24小時便利店,從租倉庫到自建物流基地……中百一直專注于主業。 從第一家生鮮超市風靡水果湖,第一家倉儲超市扮靚隨州,第一家鄉鎮超市落子皂市,第一家“迷你摩爾”現身監利,第一個開辦高級超市,第一個開設24小時便利店,第一個推出市民早餐車,第一家建設快生菜基地,第一個開展水電代收的業務,第一家推出96518客戶服務熱線……一個個“第一”記錄著中百不斷創新的步伐。 做好武漢人的“中央大廚房” 電商的崛起對傳統零售業的沖擊日益明顯,中百集團將發展重點調整到生鮮食品經營上來,通過全面整合集團優勢資源,全力打造安全、放心食品供應鏈,打造方便、快捷、優質的網絡購物平臺。2013年7月,中百集團投資5億打造的占地10萬平方米的江夏生鮮物流園全面投入使用,不久,市民可在中百網點買到近千種加工熟食和半成品食品,也可以通過中百商網買菜、購物,宅在家里逛中百。 隨著中百集團物流布局的日漸完善,不久,以江夏中央物流園為中心,以黃岡、咸寧、恩施、襄陽、荊州物流為區域配送中心的大物流供應鏈體系將投入運行,將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中百集團在湖北、中西部地區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