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 周先旺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是武漢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武漢,為新時代武漢高質量發展定向導航、把脈施治。武漢發展站上新起點,邁入新境界。
一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四個切實”殷殷囑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高揚干事激情,迸發奮進力量,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和國家中心城市,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對標先進、拼搏趕超,有效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努力做到“作風扎實、工作落實、結果真實、心里踏實”,圓滿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國同類城市前列。以第一力度抓第一要務,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全面增長,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1%。
——發展新動能加速集聚。強化創新戰略支撐,加快建設存儲器、航天產業、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四個國家新基地,著力打造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三新”經濟增加值占經濟總量比重超過27%,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
——全民迎軍運熱潮涌動。堅持細致精致極致卓越,聚焦“五邊五化”,全域推進綜合環境整治提升,深入開展“與軍運同行”系列活動,環境面貌加速蝶變,大江大湖大武漢的城市魅力進一步彰顯,市民熱情持續高漲,“迎接軍運會、打造新環境、當好東道主”成為全民行動。
——一批痛點難點問題加快破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用改革的辦法積極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大力推進“一城一港一主體”,陽邏國際港實現統一運營;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水質提升攻堅取得積極進展;大力建設停車場、充電樁,市民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問題正逐步緩解。十件實事全面完成。
——城市影響力顯著提升。50多項國家重大戰略和改革試點任務疊加聚焦,武漢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被賦予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新使命。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國際政要和商業巨頭頻頻來訪,中國國際友城大會、中外企業家峰會、大河對話等重大國際活動接連舉辦,武漢正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熱點城市。
過去的一年,面對外部環境明顯變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城市競爭日益激烈,全市上下勠力同心、迎難而上,表現出強烈的大局意識、進取精神和拼搏勁頭,交出了一份逆勢前行、強勁發展的年度答卷!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堅持高位求進,綜合經濟實力加快躍升。實施萬千百工程,著力提升產業能級,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量突破5000億元;金融、商貿、物流、建筑等行業增加值均過千億元;新興產業領域亮點紛呈,電子商務交易額8200億元,增長25%,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突破2100億元,增長17%以上;旅游、會展、設計等產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市場主體,在漢投資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66戶,中國信科、國華人壽、長江生態環保集團等企業總部落戶武漢,6戶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10戶企業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長飛光纖、銳科激光、明德生物等9戶企業成功上市,總數達77戶,居中部城市首位,市場主體達到118萬戶。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等13場大型招商活動,簽約金額2.01萬億元,實際到位資金86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3.3%,簽約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59個、5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3個、30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62個。大力開展“項目落地建設競賽年”活動,組織集中開工活動9次,開工項目總投資8889億元,長江存儲、東風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翰宇藥業等5個投資5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建成投產,武煙易地技改工程完成。強化區級經濟支撐,國家級開發區產業集聚能力不斷增強,大項目扎堆落戶;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創新升級,涌現出50余棟納稅億元以上商務樓宇;新城區現代產業園加快建設,工業占經濟總量比重穩步提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鄉工程”拓面提質,吸引社會資金156.9億元,鄉村休閑游綜合收入140億元。武漢開發區、東湖高新區、江漢區、武昌區、江岸區、漢陽區、洪山區經濟總量過千億元。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建立“兩庫一清單”,積極解決軍工企業搬遷、周邊環境整治等問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推進。武漢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打造新興產業集群等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二是堅持創新引領,內生增長動力加快壯大。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R&D)增長10%以上,入選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城市,發明專利申請量28500件、授權量9717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3.1件,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成功突破100G硅光收發芯片、自主架構64層三維閃存芯片、氫油物流車等一批前沿技術。加快高端創新平臺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增至2個,成為比肩北京、上海的“雙中心”城市;新增諾貝爾獎工作站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28個、知名企業研發機構47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41個、省級眾創孵化機構51個。新引進外籍外地院士45名、高層次人才281名;留漢創業就業大學畢業生40.6萬名,創歷史新高,人口凈流入量居全國城市前列。持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對接,舉辦專場活動216場,1072項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簽約總金額371.4億元;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700億元??萍冀鹑诒3只钴S,創投資本總額達到1337.9億元,增長9.1%。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凈增高新技術企業700戶以上,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1237戶、瞪羚企業500戶;獨角獸企業達到5戶,居全國第5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
三是堅持改革開放,城市發展活力加快釋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清理處置僵尸、空殼類虧損國有企業31戶,為企業減稅降負279億元。成功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中鐵大橋局榮獲中國質量最高獎,實現湖北“零”的突破。聚焦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級“網上辦”事項達到73.1%,大幅壓減行政審批時限,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實現“雙減半”,商事制度改革、政務服務改革經驗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出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發放小微企業融資應急資金33.3億元,幫助企業獲得銀行續貸融資38.5億元,為5000戶以上中小民營企業提供生產、財務、市場等免費培訓,民間投資占全市一半以上。國資國企改革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全面完成市級部門所屬企業脫鉤任務,首次實現國資監管全覆蓋。實施控房價、穩市場和剛需家庭優先購房措施,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建立金融風險監測預警防范化解體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非法金融等活動,區域性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大力推進自貿區武漢片區建設,全面落實自貿區負面清單,新注冊企業10547戶,新引進跨國公司研發機構11戶,“先出區、后報關”等4項創新舉措在全國復制推廣。經開綜保區獲批設立,武漢成為第2個擁有3個綜保區的副省級城市。國際經濟合作邁出新步伐,對外經濟合作營業額增長19%,獲批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國家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進一步拓展國際大通道,新開通至倫敦等國際及地區航線5條,天河國際機場實現7×24小時常態化通關;中歐(武漢)國際班列延伸至34個國家、76個城市,是全國唯一進口列數超過出口列數的班列。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成功舉辦國際性大型活動20余場次,新增曼谷等5個國際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總數達109個。
四是堅持強基提質,城市功能體系加快完善。強化規劃先導作用,城市總體規劃、長江新城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快速路網、軌道交通等專項規劃加快修編,東湖綠道獲國際規劃卓越獎。完善綜合交通體系,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江海直達千箱級集裝箱示范船成功首航,陽邏國際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45.7萬標箱,增長14.9%;地鐵7號線一期、11號線東段一期、紙坊線開通試運營,通車總里程達305公里,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獲國家批復;硚孝高速公路二期開工建設,長江公鐵隧道、月湖橋拓寬改造等工程竣工通車,四環線南段基本建成,江北快速路全線貫通,武九鐵路北環線啟動搬遷;建成微循環道路122條,新增停車位10萬個,充電樁累計達10萬個。深化“智慧交通”建設,武漢交通擁堵狀況連續五年好轉,獲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實施城管精細化提標行動,戶外廣告減量提質,建筑立面、城市天際線、“三站一場”、背街小巷等專項整治深入開展,“三舊”改造扎實推進。“廁所革命”成效明顯,新改擴建城鎮公共廁所345座、旅游廁所104座,改造農村戶廁9.6萬戶。千子山、長山口等垃圾處理項目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年度任務全面完成。著力提高防洪排澇能力,長江漢江干堤、中小河流堤防進一步鞏固,全市新增抽排能力404.5立方米/秒,開工建設海綿城市40平方公里。改造235處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扎實做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及有關環保專項督查反饋意見整改工作。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開展“五大行動”,實施南湖、湯遜湖等重點水體水質提升攻堅,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48.5萬噸/日,增長16.2%,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14.1%、5.8%,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有力推進。開展增綠提質行動,建設各類公園42個,新增綠地758萬平方米,新建綠道116公里,提檔升級道路綠化景觀550公里,東湖綠道三期全面建成,精準滅荒任務提前完成。
五是堅持民生優先,市民生活水平加快提高。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公共財政用于民生領域支出1402.7億元,增長15%。突出產業扶貧,全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全市實現減貧21597人,87個貧困村出列。積極推進就業社保拓面提質,新增就業21.9萬人,社會保險凈增參保98萬人次,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上調160元,城鄉低保綜合提標11.4%。成立退役軍人事務局。深入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建成老年宜居社區600個,新改擴建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站)96家,新建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服務點)302個。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實施棚戶區改造5.2萬戶,建成保障房3.8萬套,籌集長租房源11.2萬套,將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為2460個老舊小區提供物業服務,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新改擴建公益普惠性幼兒園54所、中小學校31所,新增學位近6萬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醫療費用增幅和藥占比持續下降,全市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全部開設兒科獨立病區,光谷同濟兒童醫院、武漢開發區兒童醫院開工建設,為15萬名適齡婦女免費開展“兩癌”篩查。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萬戶。加大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000余場,發放旅游惠民券100萬張,武漢自然博物館建成開放,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建成試運行,武漢馬拉松連續實現“零差評”,武漢卓爾足球隊沖超成功。深化平安武漢建設,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刑事警情下降22.4%。深入開展市區領導干部每月下基層大接訪,進一步發揮“網上群眾工作部”平臺作用,加快化解信訪積案。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實現“一無一降”目標。
在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我們狠抓政府作風建設,注重保持工作連續性、創新性,強化“執行力是政府第一能力”,加強督查督辦,大力營造雷厲風行抓落實的新氣象,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積極開展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深化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380件、政協提案700件。
國家安全、國防動員、消防救援、民防、仲裁、保密、氣象工作扎實推進,參事、文史、檔案、民族、宗教、對臺、僑務、地方志工作不斷加強,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結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英明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克難攻堅、拼搏趕超的結果,凝聚了全市方方面面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在漢單位和各類駐漢機構,向駐漢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向參與城市建設的勞動者,向所有關心支持武漢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對標先進城市,還有不少差距和短板,主要表現為:質量、效率、動力變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創新尚未真正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動能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還不穩固;市場化改革還需加大力度,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發展還不充分,國際化水平還不高;環境污染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河湖水質提升任務仍然較重,城市精細化管理還需加強;民生保障還存在短板,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優質服務供給還不充足;營商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少數政府工作人員作風不實,還存在不擔當、不作為的現象。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回避、不畏難,一步一步推進,一件一件解決,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二、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在武漢舉辦,做好今年工作,對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三化”大武漢和國家中心城市至關重要。
當前,武漢正處于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我們要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持高質量發展良好勢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武漢,為武漢發展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形成了感恩奮進、拼搏趕超的強大氣場。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賦予武漢新使命,進一步強化了武漢“國家戰略要津”的地位。經濟總量在萬億臺階上持續攀升,各種有利因素不斷增多,為武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要堅定信心、把握主動,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在全國全省改革發展大局中體現更大擔當、更大作為!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記“四個切實”殷殷囑托,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全省“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的高質量發展區域和產業戰略布局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爭做“五個排頭兵”。
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注重關口前移,加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管理,完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妥善處置非法集資、互聯網金融、重點企業債務等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加強政府債務預算管理和限額管理,規范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穩妥化解存量政府債務,嚴格控制新增隱性債務,加快推進融資平臺公司轉型。堅決防范社會風險,扎實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隱患大整改、治安大整治,防止各類矛盾疊加集聚,防范化解社會穩定、公共安全、網絡安全等風險。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八大工程,推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統籌融合。注重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加強對貧困邊緣人口政策支持,建立穩定脫貧和防止返貧長效機制,確保已脫貧人口和村不返貧。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環境污染防治長效機制。打好碧水保衛戰,開展“清源”“清管”“清流”行動,推動南湖、湯遜湖、東湖、北湖等水體質量持續改善,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嚴格管控農業面源污染。打好藍天保衛戰,聚焦工業生產、移動源排放、揚塵、燃煤四大污染源,強化綜合治理系列措施,進一步提高空氣質量優良率,推進PM10、PM2.5平均濃度持續下降。打好凈土保衛戰,全面整治工業廢物堆存場所,加快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扎實做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及有關環保專項督查反饋意見整改工作。
(二)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緊盯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開展補鏈、強鏈、延鏈行動,大力推進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左右。確保東風本田三廠、京東方10.5代線、華星光電T4等5個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投產。加快推進長江存儲二號廠房、天馬G6項目二期、東風乘用車擴建等18個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建設,工業投資增長13%以上。加快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開展工業新技改行動,加快國家工業互聯網頂級節點建設和創新應用,滾動實施100個企業技改示范項目,加大寶武武鋼集團等重化工企業技改支持力度,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改項目全覆蓋,提升裝備制造、鋼鐵、石化、日用輕工、建材等優勢產業競爭力。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積極創建國家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著力打造一批新名企、新名家、新名品。
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升級。實施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八大行動,加快建設“一都一樞紐、兩城四中心”,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支持中心城區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力爭新增5棟納稅億元以上商務樓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支持東風汽車、中國信科、寶武武鋼集團、葛洲壩集團、中誠信、小米武漢等各類總部企業跨越發展,支持更多行業龍頭企業和知名企業在漢舉辦全球供應商大會,大力引進企業總部或“第二總部”,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深入實施新消費引領計劃,鼓勵發展生鮮電商、智慧零售等新業態,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20%以上,培育引進知名品牌旗艦店、體驗店50個。推進全市商圈差異化發展,支持各區打造商業地標,推動漢正街高品質發展,高標準、高品位建設江漢路步行街,帶動中山大道及周邊商業功能品質提升,鼓勵社會資本復興“老字號”。推動市屬商業集團轉型發展,提升本土商貿企業競爭力。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市級重大項目計劃投資2200億元以上。積極支持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不斷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深化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實際到位資金860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2%。推動與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企業500強等知名企業深度對接合作。聚焦全市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引進關鍵環節、核心企業和上下游配套項目,打造完整產業鏈。
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著力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逐步形成總規模100億元制造業發展基金、總額100億元上市公司紓困基金,籌措100億元用于支持融資擔保體系建設。開展民營企業壯大工程,擴大“四上”企業總量規模,加快培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搭建政商交往、政企溝通制度化平臺,深入開展領導干部聯系服務企業等活動,切實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
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深入推進武漢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申報國家級保險型社會先行示范區。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推進上市公司倍增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支持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8戶以上、上市后備“金種子”企業100戶,直接融資規模達到2000億元。開展常態化銀企對接活動,實施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萬企千億”行動計劃,確保實現“兩增兩控”目標。做大做強法人金融機構,新增金融機構10戶以上。
(三)著力完善創新體系,爭創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推進“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戰略布局落地落實。全面提速存儲器、航天產業、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四個國家新基地建設,大力發展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成長型產業,培育“國之重器”的“芯”產業集群。集聚創新要素資源,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爭當全省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源,在長江綠色經濟和創新驅動發展帶、漢隨襄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帶中發揮更大作用。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高校院所與龍頭企業資源共享對接,積極籌備建設國家實驗室,提升脈沖強磁場、生物安全與技術等大科學設施功能,提升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先進存儲產業創新中心等平臺自主創新能力,謀劃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強生命科學、人工智能、量子科學、未來網絡等領域戰略布局,力爭突破一批前沿領域核心技術。
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支持武大、華科大等在漢高校“雙一流”建設,推進市屬高校內涵特色發展。深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工程,力爭簽約轉化項目800個以上。提升武漢技術交易市場功能,建成全國高校技術轉移華中中心。推動工研院創新發展,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工研院。大力發展院士經濟,加強與國內外院士對接合作,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20個,力爭落地院士合作項目50個以上。實施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建立“首購首用”風險補償機制,促進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產品的應用推廣。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0戶,3年內突破6000戶。培育科技型高成長企業1500戶。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培育“隱形冠軍”“單項冠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50家。深入開展知識產權強市創建,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增長13%。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促進創新資源共享,加強軍地聯合攻關,提高軍民協同創新能力。推進“軍轉民”和“民參軍”雙向轉化,加快推動實施174個軍民融合項目,大力支持船舶與海工裝備、智能裝備、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衛生等軍民融合優勢產業發展,積極爭創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打造“雙創”升級版。實施全域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行動,規劃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加快建設環大學創新經濟帶,新增省級以上眾創孵化機構30個。深入開展招才引智,更大力度吸引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更大力度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新增留漢大學畢業生25萬名,引進戰略科技人才10名、產業領軍人才200名。大力實施“武漢工匠”培育計劃。促進科技資源共建共享,推動一批大型科技儀器向社會用戶開放。
(四)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完成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任務,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實打實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深化市屬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推進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一城一策”試點,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推動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健全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開展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提升行動。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3個工作日以內、工業項目施工許可壓減至50個工作日以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壓減至90個工作日以內,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開展降本增效專項行動,以更大力度降低企業稅費、融資、物流、用工等成本,實質性減輕企業負擔。營造法治化制度環境,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強產權保護,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強化以評促建,全面開展營商環境考核評價。
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發揮自貿區武漢片區示范引領作用,突出“雙自聯動”,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強化產業支撐,培育引進國際化市場主體,支持企業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保稅服務業務。深化自貿區與各口岸通關協作,促進自貿區、綜保區等聯動發展。高標準建設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實施中法合作項目三年行動計劃,突出國際園區特色,推動綠色高端產業加快集聚。加快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深化漢口北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增長80%以上。進一步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國際工程總承包,擴大武漢產品、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出口。
提升國際通達能力。強化陽邏國際港航運服務功能,加快建設航運產業總部區,建成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拓展江海直達航線,開行近洋直航航線。強化天河國際機場樞紐功能,新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3條以上,全面推進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實施,提高航空口岸服務效率。提升中歐(武漢)國際班列平臺運營能力,支持中小企業依托班列開展進出口業務。
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實施國際化水平提升計劃。推動更多國家在漢設立領事和經貿促進等機構。開展“萬名友城市民游武漢”主題活動。全力辦好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舉辦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中國國際商用車展、武漢國際時裝周等國際展會,舉辦武漢網球公開賽、武漢馬拉松、世界飛行者大會、國際籃聯籃球世界杯等高規格文體賽事,加快完善國博中心等會展配套設施,打造國際會展之都。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積極發揮在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深化四省會城市會商合作,謀劃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創新資源對接共享。啟動大都市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工作,加快推動武漢城市圈發展,支持三大國家級開發區與省內市州共建產業園區。優化全市生產力布局,實施區級經濟倍增行動,促進各區協調發展。積極申報國家級武漢長江新區,推動長江新城起步區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長江科學城。
武漢,是一座具有變革和開放精神的城市。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演繹了“對內搞活看漢正街”的傳奇。踏上新征程,我們將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不斷將改革開放推向深入,爭做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
(五)以籌辦軍運會為契機,塑造精致武漢新形象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舉辦的第一次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也是繼北京奧運會后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體育盛會。我們將堅持“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把“辦賽事”與“建城市”結合起來,對照“四個一流”,扎實做好籌辦和服務保障工作,推動城市面貌脫胎換骨、功能品質系統提升,努力展現一個更干凈、更清爽、更有序的大武漢。
做好軍運會綜合服務保障。嚴把質量安全關,按時完成場館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場館周邊配套功能。加強公共領域安全監管,做好安保、穩定等工作,提高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按照國際賽會要求,全面提升接待、住宿、餐飲、通信、交通、醫療等綜合服務水平。引導市民踐行東道主文明公約,提高窗口單位服務水平,深入開展“清潔家園迎軍運”行動,加強軍運會宣傳推廣,營造熱情友好的軍運氛圍。
推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深入開展綜合交通體系三年攻堅行動。實施天河國際機場擴容工程,完成第一跑道大修、T1航站樓改擴建,啟動第三、第四跑道建設。推動武(漢)西(安)高鐵武漢直通線、新漢陽火車站開工建設,建成光谷火車站,推進高鐵進機場。全面提升地鐵建設運營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地鐵城市,確保開通2號線南延線、8號線三期、蔡甸線,開工建設新港線、12號線三期、11號線葛店段,同步推進10條線路續建,完成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啟動編制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建成10個公交場站,加強公交線網與地鐵站點無縫銜接,努力實現“地鐵送到站、公交送到家”。建成楊泗港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漢江大道、黃家湖大道、光谷廣場綜合體等項目,開工建設東湖-南湖“兩湖隧道”,力爭開工建設雙柳長江大橋,謀劃建設光谷長江大橋。打通10條“斷頭路”,建成80條微循環道路,大力整治修復提升城市道路。提升市政保障能力,加大停車場、充電樁、加氫站建設力度,新增停車位20萬個、充電樁10萬個。積極推進骨干排水工程,全市新增抽排能力90立方米/秒。優化供水布局,加快形成全市供水一張網,大力實施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改造300處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3年內完成全市改造任務。持續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完成海綿城市建設40平方公里。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啟用城市總體規劃“過渡版總圖”,編制完成市級國土空間規劃,高標準做好城市設計,加強城市天際線、建筑風格等統籌。聚焦“五邊五化”,持續推進綜合環境整治提升,以段成線、以塊成片,加快建設長江主軸,打造沿江卓越片區,加快推進城市陽臺建設;深入開展“城市雙修”,繼續抓好“三舊”改造,打好老舊小區管網改造、城中村環境整治殲滅戰,實施“微改造”,促進城市有機更新。持續推進城管精細化提標行動,全面制訂城市管理各領域技術導則,升級新型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推行路長、樓道長、店長“三長制”,進一步下沉執法力量,健全綜合執法與行業管理有機銜接機制,加強大數據應用,提高智慧城管水平。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繼續推進“廁所革命”。
發揮軍運會溢出帶動效應。實施城市形象海外推廣工程,強化城市全球營銷,提高武漢國際知名度。加大武漢文化旅游品牌境外推介力度,打造全球旅游目的地城市。開展主題消費活動,擴大消費需求。加強軍運會場館設施、文化品牌等綜合開發和深度利用。
(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宜居品質
強力推進共抓長江大保護。繼續打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建設國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大力推進武漢長江漢江核心區港口碼頭岸線資源優化調整,嚴厲打擊非法采砂,實現“一無一化一提升”。深化“一城一港一主體”,提高港口運營管理效率,加快推進陽邏國際港鐵水聯運二期項目,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開展港口綠色化改造。持續做好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
實施全域綠化提升行動。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加大長江主軸、東湖生態綠心、府河生態濕地、天興洲生態綠洲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加快推進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四環線生態帶等重大綠化項目建設,新建各類公園45個,新增綠地600萬平方米,新建綠道300公里,植樹造林2萬畝。精心做好園林綠化日常管護。加強礦山修復整治工作。鞏固精準滅荒成果。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深化完善長江漢江武漢段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及生態補償制度,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加快建設全國碳交易注冊登記系統,推進碳排放權和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加強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動修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環保應急協調聯動機制。開展生態環保全民行動。
(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創新提升“三鄉工程”,持續推動人才、資本、技術下鄉,打造“一鄉一村一品”。大力推進都市田園綜合體建設,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種都”。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2900億元。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突破250億元。推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辦法,進一步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新增家庭農場100家,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310家,培育認證安全優質農產品品牌。
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自治法治德治水平,培育良好文明鄉風,建設平安鄉村。全面開展村莊規劃編制,深入推進“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加強村灣環境整治,完成33座農村老舊簡易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實現農村地區無敞口垃圾池;完成765座農村公共廁所建設改造、12萬戶農村戶廁改造任務;開展10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對300公里通客運班車的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新建通灣公路200公里;創建省級綠色鄉村45個。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讓市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促進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扶持創業3萬人,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支持建設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20個以上、實習實訓基地200個以上。加強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優化創業貸款擔保服務,將農村自主創業農民納入支持范圍。繼續為武漢戶籍外出務工農民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申報創建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開展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護航行動”,擴大穩崗補貼覆蓋范圍。深入實施城鄉居民增收激勵計劃。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做好農民工工資清欠保支工作。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織牢社會保障網。推進全民參保,社保擴面新增40萬人次。提高城鄉低保、撫恤優待、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等標準。為全市貧困婦女購買特定醫療安康保險。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大力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深入推進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城市適老化改造,新建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站)100家、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服務點)307個,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加快棚戶區改造,新開工3.5萬套,建成2.5萬套,建設籌集公租房1萬套、大學畢業生保障房40萬平方米。
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新改擴建公益普惠性幼兒園30所,新增學位8000個,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以上。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20所,新增學位2.4萬個。提升43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104所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大力改善農村公辦幼兒園辦園條件,建設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站10家、青少年寒暑假社區托管室240家。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辦好特殊教育,提高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加強校園安全管理。
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文明城市建設。打造“長江文明之心”,推動建設世界級歷史人文集聚展示區。規劃建設新長江文明館,建成開放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琴臺美術館。建設武漢戲曲藝術中心。推進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深化國家文化消費試點。開展高雅藝術惠民演出季活動,舉辦琴臺音樂節、武漢高校藝術節等活動。組織“武漢之夏”等文化惠民活動3000場次,開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進社區(村)2000場。推進國家足球發展改革試點。舉辦第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更新和新建社區(村)健身器材500套。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積極整合提升“兩江四岸”旅游資源,規劃建設一批旅游特色街區和景區,打造一批經典文化旅游線路。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培育數字創意、設計服務等新型文化業態,擴大“設計之都”品牌效應,支持各區打造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武漢建設。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擴展藥品帶量采購范圍和品種,進一步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完善分級診療制度,鞏固醫療聯合體建設。深化基層醫療衛生綜合改革,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促進4家基層醫療機構提檔升級,5個區級疾控中心達到國家標準。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市兒童醫院婦幼綜合大樓等項目,建成投用市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等遷建項目。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培育發展大健康產業。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推動無煙環境建設和控煙立法。提升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設水平,完善全鏈條可追溯監管體系,健全藥品監管長效機制,堅決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深化社會治理創新。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推廣百步亭、青和居等社區治理經驗,擴大老舊小區“紅色物業”覆蓋面,加大對特殊群體的監護、關愛力度。加強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建成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100家,推進100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探索在有條件的農村社區開展物業服務??v深推進“萬名警察進社區”活動,建設500個“智慧平安小區”,星級平安社區(村)覆蓋率達50%,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訪法治化建設,積極化解信訪積案,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歷史遺留問題。依法加強互聯網綜合治理。深入實施“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繼續做好雙擁共建、國防動員工作,逐步健全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與治理,加強綜合性消防救援力量建設,做好事故管控工作,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各位代表,為民的事沒有小事。一段時期以來,我們每年提出為民辦理十件實事,收到積極成效??紤]到十件實事已經涵蓋不了政府要辦的所有實事,從今年開始,我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再單列十件實事,把政府當年要辦的實事,分列到政府各部門工作中,強化常態化辦理機制,進一步加大辦理力度,努力把實事辦的更多、辦的更好、辦的讓市民更滿意!
三、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滿意是我們的最高追求。我們要對照“五個過硬”,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高水平做好政府各項工作。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認真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
堅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加強重大行政決策、規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合法性審查,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動政府機構改革,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優化政府辦事規程,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深入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認真執行法院生效裁判。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自覺接受監察監督,加強審計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確保行政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強化擔當作為。全面增強“八個本領”,履職盡責、敢抓敢管,創造性開展工作,勇當改革發展“主攻手”。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容錯機制,保護和調動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深入開展“大調研大落實”,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更多時間用在抓工作落實上。
加強廉政建設。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以及省、市實施辦法。加強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等領域廉政風險防控,從源頭預防腐敗滋生。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高昂的奮進姿態,乘勢而上、迎難而上,奮力譜寫“三化”大武漢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新篇章,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來源:長江日報)